中心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临床试验和应用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和产品,并把临床医疗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实验室,开展双向研究。中心研究型病床及科研设施将向全市乃至全国临床研究开放,并与各医院目前以专病为特色的临床研究中心组成上海临床医学研究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其高水平开放共享临床研究平台的作用。
4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健课题组基于“设计-构建-测试”等合成生物学理念,利用整合酶(integrase)和细菌接合转移(bacterial conjugation)等技术,通过对基因线路的精准调控,在不同大肠杆菌细胞之间实现了胞间信息通讯和逻辑调控,相关成果以“Integrase enables synthetic intercellular logic via bacterial conjug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系统》(Cell Systems)。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力烨课题组在生物信息学期刊《生物信息学简报》(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发表了题为“Benchmarking copy number aberrations inference tools using single-cell multi-omics datasets”的研究论文,评估了从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推断拷贝数变异的五种广泛使用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填补了该领域的关键空白,为研究人员选择和使用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aberration,CNA)推断工具提供了指导。
4月22日,上海科技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在《自然》(Nature)上共同发表了题为“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mechanism of the monkeypox protease, Core protease”的最新研究成果。联合攻关团队首次证实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等正痘病毒属的核心蛋白酶(Core Protease,CorePro)是一个全新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标;解析了猴痘病毒核心蛋白酶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其识别底物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成功设计了多个具有强效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并阐明其精确作用机制。
4月21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钟桂生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上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enhancers of hearing loss genes for efficient and targeted gene therapy of hereditary deafness”的研究成果,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的体内转录增强子重构技术——ARBITER(AAV reporter-based in vivo transcriptional enhancer reconstruction)。这一突破不仅在耳蜗基础科研领域开辟了新路径,还在基因表达调控的底层机制研究和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将聚焦以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等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简介
随着冷冻电镜技术在膜蛋白结构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复杂的多态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功能研究成为可能。
科研平台部
2024-01-08
了解详情
2023-02-16
2022-08-17
高水平临床和医学研究能力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