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以学科为主的科室设置,建立以病种为中心的多学科专业组,联合基础医学研究团队,共同推动疾病机制、筛查诊断、治疗方式的研究。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共同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减少医疗机构内的转诊、检查,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组建医生科学家领导的包括临床医生、基础研究者以及药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专家的团队,积极倡导与践行临床问题驱动型研究,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提炼出其中的科学问题,通过开展系列转化医学研究产出诊疗标准、实践指南、创新药品、医疗设备等解决方案和诊疗产品,最终回馈到临床进行验证、评价和优化。
将标准化的诊疗规范与个性化的方案选择相结合,提倡患者参与的诊疗活动模式,营造以人为中心的就医体验。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积极发展分子影像探针、基因检测、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技术,通过探索性的研究实现诊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成为新药物、新设备、新技术的实践区。
贯彻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全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MDT会诊、专科转诊等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从预防、疾病早筛、综合性诊疗和持续性管理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全科医学科通过与专科间的紧密联系,承接患者的双向转诊,保证专病管理的持续性和专业性。
在保证患者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借助技术提升、流程优化和管理精益,通过日间诊疗中心将部分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门诊化、日间化,并集约化地提供门诊操作性诊断治疗服务,从而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优化患者体验,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支持。
围绕临床及管理需求打造智慧的数字化数据中心。数据一体化管理是赋能开放研究平台的战略配置,是全新科室融合诊疗模式的一站式场景呈现,是深度融合“医研学产”的前沿探索,是运用先进信息系统以实现智能化智慧型医院的完美呈现。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助理教授白芳课题组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子间构象空间相似性的预训练分子表征模型GeminiMol,该模型能够系统表征药物小分子的构象空间特征,进而在包括基于配体的虚拟筛选、靶标鉴定、分子属性预测等多种AI药物发现任务上表现出均衡的优良性能。
8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向阳飞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 Stem Cell(《细胞-干细胞》)上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human region-specific brain organoids with medullary spinal trigeminal nuclei”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的脑类器官构建方法。
近期,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课题组在新兴药物靶点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研究领域再传捷报,成功解析了多发性骨髓瘤重磅靶点GPRC5D、肠道炎症新靶点GPR15以及神经精神疾病新靶点TAAR1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阐明了三类靶点识别配体或药物分子的分子机制。
在最新的《Bioorganic Chemistry》期刊中,由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科研团队共同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Discovery of a first-in-class protein degrader for the c-ros oncogene 1 (ROS1)”。团队成功开发了首个针对ROS1融合蛋白的蛋白降解剂,这一发现有望彻底改变ROS-1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