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临床试验和应用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和产品,并把临床医疗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实验室,开展双向研究。中心研究型病床及科研设施将向全市乃至全国临床研究开放,并与各医院目前以专病为特色的临床研究中心组成上海临床医学研究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其高水平开放共享临床研究平台的作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刘佳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课题组合作,发现类嗅质蛋白(OLFML3,Olfactomedin-like protein 3)通过促进免疫反应基因1(IRG1,Immunoresponsive gene 1)的线粒体定位,进而调控巨噬细胞的线粒体的功能。该研究成果以“OLFML3 Promotes IRG1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and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Macrophages”为题,于2025年2月26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上在线发表。
3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皞鹏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琛琦课题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Dario Vignali课题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孔燕课题组及百济神州沈志荣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阐明了免疫检查点LAG3受体激活的分子开关机制,并开发了基于功能性生物标志物的疗效预测体系,为靶向免疫检查点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雯箐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rchestrate the intrinsic signaling bias of GPR52”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系统探究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靶点GPR52,全面鉴定了其N-糖基化与磷酸化修饰模式,揭示了位点特异的翻译后修饰如何调节受体特殊的自激活构象、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以及受体依赖的亨廷顿病理蛋白累积。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磊课题组在国际期刊《自噬》 (Autophagy)发表了题为“Heat-shock chaperone HSPB1 mitigates poly-glycine-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via restoration of autophagic flux”的研究论文,报道了CGG重复序列扩增导致神经退行的新机制,并发现了一种治疗的新策略。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将聚焦以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等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简介
随着冷冻电镜技术在膜蛋白结构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复杂的多态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功能研究成为可能。
科研平台部
2024-01-08
了解详情
2023-02-16
2022-08-17
高水平临床和医学研究能力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