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将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临床试验和应用转化为临床医学技术和产品,并把临床医疗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实验室,开展双向研究。中心研究型病床及科研设施将向全市乃至全国临床研究开放,并与各医院目前以专病为特色的临床研究中心组成上海临床医学研究的共同体,充分发挥其高水平开放共享临床研究平台的作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课题组与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团队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regulation of monomeric and dimeric apelin receptor”的研究论文,系统解析了爱帕琳肽受体(apelin receptor, APJR)在单体与二聚体状态下的配体结合和信号调控机制,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二聚化对配体识别及信号调控的重要影响。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GPCR信号转导机制的理解,也为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衰老相关的疾病新药研发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刘佳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课题组合作,利用多中心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转录组数据及团队自己设计和构建的膜蛋白组CRISPR/sgRNA文库鉴定了B组人腺病毒侵入相关新型宿主因子ALCAM,揭示了ALCAM与HAdV-B knob结构域相互作用广泛介导重症肺炎相关B组腺病毒内吞,该研究成果以“ALCAM is an entry factor for 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associated Human adenovirus species B”为题,于2024年12月31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沈伟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 Heat Acclimation in Mice Requires Preoptic BDNF Neurons and Postsynaptic Potentiation”(小鼠依赖于下丘脑视前区BDNF神经元和突触后增强的高温习服机制)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长期热适应(高温习服,Heat Acclimation)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为应对高温环境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潜在干预策略。
神经退行性疾病转化中心依托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和运行,聚焦以阿尔兹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等为代表的神经退行病。
简介
随着冷冻电镜技术在膜蛋白结构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复杂的多态膜蛋白复合物结构功能研究成为可能。
科研平台部
2024-01-08
了解详情
2023-02-16
2022-08-17
高水平临床和医学研究能力的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