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前沿讲座”系列2025年第二讲(总第九讲)在上海科技大学人字楼报告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陈生弟给出了题为“帕金森病研究四十载:追逐医学梦”的精彩讲座,浓缩了陈教授从医4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江舸出席讲座,来自上科大各相关院所的师生和中心员工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院长)朱畴文、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科研总监,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雷颖共同主持。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院长)朱畴文代表中心向陈生第教授赠送“临床研究前沿讲座”荣誉证书。
陈生弟教授首先从自身经历出发在讲述自己在文革后的改革开放阶段如何结缘医学、从事医学、投身医学事业的人生历程。陈教授从疑难病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入手,开展了大量有关于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本次报告中,陈教授围绕其在帕金森病方向的研究经历,从“建立动物模型促进转化帕金森病转化研究”、“帕金森病机制研究促进临床诊治”、“发现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探索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指南建立和推广”等四个方面有广度、有深度地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其在帕金森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结合自身经历,陈教授鼓励医生们在临床研究中心这样的临床医学机构中从合格的临床医生进一步成为卓越的临床科学家,成为“医教研”一体化的典范。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积极提问陈教授并就具体问题开展交流。核医学科主任程登峰与陈教授就放射科如何积极在响应和协同帕金森病临床阶段的治疗展开讨论。刘逸奇医生就帕金森病的机制和药物机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等方面与陈教授进行交流。最后雷颖总监根据陈教授报告中有关于基因和细胞治疗的帕金森病的有关内容邀请陈教授分享在这一方向上帕金森病研究的难点和启示。
陈教授自身作为一名出色的临床科学家,培养了许多研究型人才、提升了帕金森病研究学科在领域中的学科声誉和地位,同时也拓宽了中国帕金森病领域研究的思路。正如雷颖总监总结的一样,陈教授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浓缩了其四十余年的帕金森病研究的工作内容,从“做一个好医生”的初心出发到实现“成为卓越的临床科学家”的梦想,向现场观众和社会展示了临床科学家卓越的临床诊疗能力和前沿科研创新能力,不仅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帕金森病领域的进步。